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院志——人物篇二:先进典范
发布时间:2021-10-15 16:00:03阅读次数:0作者:RONGJUN





人物篇二:先进典范



不怕脏不怕累的花奶奶

——花如钊



花茹钊,女,汉族,江苏省涟水县人,1934年7月出生,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9月退休,主治医师。曾获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授予的“社会主义建设成绩优异”奖状。
花茹钊在1951年5月份入伍后分配到皖北荣军教养院为战争中受伤致重残的休养员服务。重残休养员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治疗和洗衣烧水喂饭等护理工作都由护士来做。当时只有十七岁的小姑娘花茹钊,每天把休养员从床上抱到澡盆,给他们洗澡、擦身、扑粉,从事各项护理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院初期在肥西周老圩条件艰苦,一个科室有100多名住院休养员,而护士不到10人。当时执行的是每天12小时工作制,花茹钊每天晚上在病房巡岗两次天就亮了,因工作任务繁重,她曾多次流产,但她却无怨无悔。她还把节省下来的布票、粮票补贴给休养员,给体弱的休养员炖鸡汤,甚至拆开自家的棉被,亲手缝成棉衣送给困难的休养员。因为业务出色花茹钊还赢得过“无痛注射标兵”荣誉。



五心奶奶——刘秀云



刘秀云,女,汉族,江苏省南通人,1940年4月生,1959年9月参加工作,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8年11月退休,副主任护师。曾获“安徽省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厅直机关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刘秀云几十年如一日,热爱优抚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勤勤恳恳、以身作则,常年都是早上班、晚下班,即使不是自己当值,也一定要来病房看看病人,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待病人如亲人,经常和病人促膝谈心,对痴呆、身上全是大小便的精神病患者,她尽心尽力为病人清洗、更衣;为生活不能自理的休养员换药、灌肠、导尿……有的重残休养员每半个小时就要翻身换床单一次,刘秀云也毫无怨言。作为护士长,她对病区管理工作认真负责,制定了详细的病房管理计划,使病房常年保持干净整洁,病人得到了优质的服务。她对待病人充满爱心、热心、耐心,工作中细心,充满恒心,即使后来刘秀云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仍坚持在第一线,再脏再累都是自己动手,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




爱休养员爱同事的贴心人

——洪增芝



洪增芝,女,汉族,安徽省庐江人,1954年11月出生,1971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9年12月退休,主管护师。2002年9月获得“安徽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同期《安徽日报》副刊整版报道了洪增芝同志的先进事迹。
洪增芝1976年9月调入我院,工作期间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刚入院时,在护士班负责照顾休养员,工作中,除了给休养员们做好常规治疗外,还给他们做喂饭、擦身、灌肠等护理工作,主动做好休养员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化解矛盾。针对休养员大多是综合性疾病的特点,她还自学了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等学科知识,以便更好的为休养员服务。在精神科工作期间,通过谈心、玩游戏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甚至自己掏钱给病人买食品,以让病人安心住院。洪增芝不仅工作兢兢业业,为人也十分热心、善良,曾在大年三十晚上放下碗筷帮助同事排忧解难,也曾一连几年将家庭发生变故的同事接到自己家里过节。




不简单的物资保管员

——张华俊



张华俊,男,汉族,安徽省宿县人,1927年12月生,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5月退休,高级工。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曾获“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张华俊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8月在进攻朝鲜桥亚山作战中英勇负伤,荣立三等功,后回国至东北陆军医院休养。1955年1月调至安徽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历任电工、照顾员、保管员等职。即使岗位调动频繁,但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面对纷繁复杂的保管工作,该同志将物资分类编号、一一归档;根据物资不同特点在梅雨季节经常翻晒,做好防漏、防潮、防锈等工作,妥善保管好物资;坚持原则,进出物资手续齐全,账目清晰,从未发生过差错。负责发电工作时,把困难留给自己,让其他同志干外线较轻松的工作;机器出现小问题,为了节省国家经费,都是自己先尝试修理;每天发电十几小时都能坚持到底,严格操作规程,安全送电,从未出过安全事故。




荣康医疗业务的拓荒人

——李陈生



荣誉:李陈生同志在1986年12月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陈生同志,男,汉族,1940年12月(阴历)出生,安徽桐城人,安徽医学院毕业,大学学历,197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92年11月任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副院长。
李陈生同志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对技术精益求精,实绩突出,对内为休养员做好服务,缓解休养员痛苦,对外积极组织创收,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扩大了我院知名度。
李陈生同志从基层医院调到荣康医院后,发挥自身医疗技术优势,带领一班医疗队伍,积极创业,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从一间旧房间开始创建手术室,在时任院领导章长根、尚守军、徐松杨等同志的支持下,着力培养我院医疗骨干,引进多名在桐城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医生,此举有效抢占了医疗市场;同时,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组织闻其宝、方传奇、姚金林等年轻同志带着任务、带着项目到安医一附院、省立医院进修,组建了当时在桐城本地医院中具有较强实力的外科班底,确立了我院以外科为龙头发展特色医疗事业的办院方向。开放初期院自身经费紧张,为发展外科手术事业,李陈生同志带着院里批的1000元,同药房同志一起去合肥大药房拼凑了几个手术包,硬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我院外科从零开始,发展到一年开展600例手术,手术级别也逐步提高,相继开展过贲门癌手术,1996年实现麻醉插管进胸、手术治疗低端食道癌,矫治甲状腺等四级手术,逐步搭建起我院的医疗框架。
时至今日,李陈生仍心系医院发展,为医院发展积极献策,在和院在职同志交流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曾经工作的遗憾:当时院规划了医院的整体医疗事业发展蓝图,包括科室建设、项目建设等,如引进资深外科医生、推动内科建立起高血压危象抢救等,但因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很多规划未能实现。



END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