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院志:人物篇
发布时间:2021-10-01 10:00:22阅读次数:0作者:RONGJUN



   

 2021.10.01

国庆节




前  言


荣康医院这部史书的开篇是由一众革命前辈用生命和热血书写而成的。随着时间推移我院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工作人员也有荣军休养员。人物篇所记载的人物故事仅仅是荣康医院历史长河中的一滴,大部分人和事因年代久远而湮灭无闻,有的只留下只言片语,有的只剩下一个名字。


人物篇一:建院前辈



建院后院领导干部大多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他们不少人来院时仍戎装在身,硝烟味尚存,如:支道洪、冯继武、张经安三人参加金寨县工农暴动,加入红军,先后负伤致残。首任院长为支道洪,兼任省厅校院管理处处长。老红军梅德庆(桐城人、师级待遇)当时在休养四所休养任院政委,后带着警卫员坐着马车从肥西来到桐城。王金仓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副书记,书记、院长等职,曾在院文革混乱时期勉力工作,曾以病残之躯亲力亲为带领大家整治院荣院貌。休养所、疗养所和各行政机构的负责人多是参加过抗日或解放战争的军人,有的身有重残,如:马良、刘博宏、张志德等人,他们历经战火,身残志坚,革命意志坚定,工作作风踏实朴素,为创立和建设我院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革开始后,一段时间省厅将院下放给桐城县代管,桐城县先后派来不少干部充实到我院如:郑祖武、王荣贵、胡勃、秦接印等。其中的郑祖武、王荣贵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干部。



不忘初心胸怀百姓的老红军

——梅德庆



(身穿的大衣为毛主席所赠)
梅德庆,又名梅秀春,安徽桐城人,189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20年参加革命,1968年元月去世。
梅德庆出生于桐城黄甲镇郭湾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梅德庆自小被过继给二叔父,年岁稍长就同三哥梅占春一起跟随二叔父在浙江临安打工谋生。后来在北京文华胡同一家豆腐店帮工,正是得益于此,1920年梅德庆被李大钊发展为交通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4年梅德庆被李大钊指派赴广州农运讲习所工作并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毛泽东在湖南搞农民运动,1928年又随毛泽东上井岗山,长征后到了延安,他是毛泽东主席带出来的老部下(至今梅德庆的家中仍珍藏着毛主席赠送的大衣)。梅德庆在井岗山时,先后在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团、红一军团任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任营长、团长、旅长。1946年在山东德州与敌军作战时被炮弹炸伤,评为一等残废军人。解放后,被任命为皖北行署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政治委员,安徽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政治委员,1968年元月去世。
梅德庆健在的时候,很多单位都请他去讲革命故事,现在很多六、七十岁的人都还记得他说的那些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梅德庆从离开家乡,就和比他稍大的三哥一起,食同餐,夜同床,1934年,兄弟二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不料在皖南被打散,三哥梅占春牺牲了,梅德庆一心要找回部队,他晓行夜宿,历尽艰险回到瑞金,从那天起,他知道了,战友就是他的亲人,部队就是他的家。
建国后他虽然在桐城疗养,一些战友还经常来看他。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次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来拜访梅德庆说:“梅德庆当年带一个团攻打鬼子一个山头,恶战三天终于拿下,攻上去才知道,鬼子竟然是一个半团,他把小鬼子全杀光了,打的血流成河,很多好兄弟都牺牲了,拼得连刺刀都弯了,战士的情绪根本控制不住”。梅德庆当了十七年团长,老被撤职,那次战斗后因违反纪律,团长又被撤掉了。”1946年,在德州战役中,梅德庆骑在马上进攻时被敌军大炮击中,昏迷了八天八夜,又活了过来。
1958年,经本人要求,省委批准,梅德庆回到原籍桐城疗养。虽说是在家休息,但他从来没闲着,他关心人民群众,热心于从事革命传统教育。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要求全家包括警卫勤务人员都要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持一致。他的工资是现役军官加一等残废金,当时的桐城县委书记每月工资是54元,梅德庆每月工资是330元,在全省都算高的,但梅德庆去世以后,他们居然家徒四壁。他的主要开支都用于支援战友和救助贫苦乡亲。直到现在,龙腾街道桃园村的江兵老人还说,1959年,不是梅政委给了他八斤粮票五块钱,他就过不了那道坎。像江兵那样受到梅德庆救助的,不胜枚举。

梅德庆生前一再教育家人,要对党忠诚,相信中央。他当时的党组织关系安排在人委支部,书记是姚友松。梅德庆以普通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因病不能出门,他就叫姚友松把支部会安排到自己家开,姚友松曾多次在梅德庆生病时坐在床头给他念文件。梅德庆作为一名老红军、老革命直到去世前依然胸怀国家,百姓,保持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保尔柯察金式的共产党员

——马良



马良,1927年出生,1963年去世。江苏宝应人。1944年从苏北革命根据地参加新四军,1946年入党,一等革命残疾军人。先后参加过著名的苏中,淮海等战役,作战五次,荣立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1946年苏中七战七捷战役荣获模范医务工作者称号。先后任学员、卫生员,见习医务员、医务员、副室长、休养员、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安医大护校秘书及安医附院人事科副科长、党总支委员,1954年考入安徽医学院医疗系。

1944年,新四军苏北根据地又一次征兵,17岁的马良代替哥哥参加新四军。当时的马良个头比枪高不了多少,瞒报年龄参军,引得征兵的领导都犯了嘀咕,甚至出题考马良,最终马良代替哥哥参加新四军,成为家族一段美谈。
1944年11月至1945年3月,马良被分配到苏北衡三庄七分区医务所任学员。从此,他与医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945年3月至1946年3月,马良调入苏北淮宝独立团二营门诊部任卫生员,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至1948年2月,马良在苏中军区(后改为华野十一纵队)卫生部任医务员;1948年2月至1949年2月任副室长。1948年7月马良在苏北宿迁因病开刀致腰脊髓神经损伤,下肢麻痹,大小便失禁。尽管如此,他还是带病工作救治伤员。1949年2月至1951年,马良被组织送往徐州、上海等地休养。1951年4月至1952年4月调入皖北荣军教养院疗养所任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1953年8月起任疗养所所长,在我院一年间,马良严于律己、待人诚恳、团结同志、对党忠诚,很快便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全院医护员工的一直好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酷爱学习,业余时间都泡在书堆里。1954年马良调入安徽医学院附属护校担任秘书,后经好友方锡礼帮助考入安徽医学院医疗系(同时期的慈章、胡奇枫等人经我院推荐在安庆参加大学录取考试被录取,后离开我院上了大学。慈章考上了南开大学,毕业后参与创建海螺水泥,是海螺水泥的总会计师后被打成右派,坐了20年牢;胡奇枫当时是院里的文体干事,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毕业,后在安农和安徽工学院改教英语,其余不详)。
考上大学的马良当时已经26岁,经常拄着双拐、肩挎书包出入安徽医学院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因此学习勤奋,被全班同学誉为“当代中国保尔.柯察金”。为了学好更多的医学知识,行动不便的马良上课前从不敢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55年1月第一学期的考试中,他除了体育免考,俄文及格外,其他课程均获优秀和良好。
正当马良刻苦学习之际,不幸再一次降临。由于伤情复发、加重,马良不得不中断了学业,多次住院治疗,后因药物中毒导致耳聋,尽管如此,命运多舛的马良仍坚持着为党继续工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马良调入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任人事科副科长、党总支委员,并参与完成了二院(以前为中医附院)部分科室的筹建工作。他严于律己,待人诚恳,团结同志,平易近人,对党忠诚,很快便赢得了上级领导、同事和全院医护员工的一直好评,1965年2月2日,年仅三十八岁的马良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辞世。
附马良1962年6月10日发表的诗歌,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特有的情怀。
党啊,我要为你歌唱
我怀着无比激情,把诗句哦吟;
放开洪亮的喉嗓,党啊,我要为你歌唱!
纵有万语千言,怎能把你功绩颂遍?
蘸完扬子江水,
也写不尽你伟大英明的诗篇。
四十多年前在我的祖国,
茫茫黑夜燃起一点火星;
暴风雨中的海燕啊,
冲破黑暗,唤醒了黎明!
走过千山万水,踏遍万从荆棘;
倒下去多少英雄啊,一步一个血印。
污秽的青天白日旗倒了,
五星红旗迎风飘!
千百年劳苦大众第一次露出笑脸,
天堂在人间。
鱼儿离不开水,婴儿离不开娘。
你哺育了多少战士,
今天,社会主义花朵争妍斗艳,
明天,共产主义大旗全球插遍。
万岁,共产党!

万岁,毛主席!

后记:我院建院初期有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同志来院工作,有的从其他单位调入,有的是从地方招工,有的从学校分配来院,更多的是从战场走下来的残疾军人,他们为医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马良、方锡礼、慈章、胡奇枫、徐兵、陈先召、陈光德、万志成、索鹏、吴春华、张善伦、朱传钧等等,很多人的事迹已不可考,留下的只是一段段的回忆。


孤胆走扬州的抗战老兵

——刘博宏



刘博宏,男,1920年11月出生,江苏盱眙人。中共党员,历任淮南军分区司令部侦查排副排长、侦查参谋,华野四纵队司令部侦查队队长,十一师司令部侦查参谋、连长,安徽省荣军休养院政治指导员,办公室副主任,总务科副科长等职,一等残疾军人,2013年9月去世。
刘博宏儿时家中贫苦,在给地主放牛时,看别的孩子读私塾,好奇的他在私塾外面听先生上课,潜移默化间学会了读书认字。年满20岁时刘博宏在地主家做长工,在开明东家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在淮南路东联防司令部教导队学习期间入伍。1942年到1944年期间刘博宏担任情报员、侦查参谋等职,经常在敌后行动,刺探情报,联络地下党组织。
在一次执行到扬州城的秘密行动中,刘博宏独自行动,夜晚从部队出发途经一个村庄,当时天还没有亮,刘博宏走进村子里发现道路两旁横七竖八躺的都是熟睡的日本兵,刘博宏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在日本兵之间穿行,所幸没有惊动日本人。出村后又险些遭遇大批日伪军。辗转进入扬州城后,城中的地下党安排刘博宏在一个联络点住下。刘博宏白天出去活动,晚上回联络点休息。此次活动中刘博宏成功将日军一部电台搞到手,后经地下党组织掩护出城,安全将电台送回部队。此次行动李浩(原民政厅厅长)也曾参与。此次行动缴获日军电台一部,作为轰动一时的事件被扬州地方志所记载。
解放战争期间刘博宏随大部队参加苏中战役取得七战七捷。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当时四纵和九纵作为主攻部队,战况十分惨烈。据刘博宏生前回忆,当时国民党74师战斗力很强,仗很难打,解放军部队进攻冲锋的非常坚决,他担任侦查连长,在枪林弹雨中侦查和传递情报,战役最终取得胜利。
淮海战役期间,刘博宏所属部队追击国民党军,部队追到一条运河边被挡住去路,河上的桥都被炸被拆,没有船渡河。刘博宏因为熟悉当地情况,带领连队在一片芦苇荡中找到了船,在找船过程中一名排长牺牲。所属连队因为找到渡船立了大功。
1948年冬,淮海战役正处在关键时期,刘博宏担任侦查连长负责前线侦查,对面是国民党邱清泉兵团,两军对垒陷入堑壕战。刘博宏得到情报,某高地有一挺重机枪,控制面很大,部队只要一抬头就被疯狂扫射,无法冲锋。他率领战士在炮火中穿行意图端掉这挺机枪,战斗中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脚边爆炸,将他的腿部炸伤。因为刘博宏伤势严重被转移到山东济南后方医院。当时天寒地冻,医院没有暖气和烤火设备,护士们将砖头用火烤热后,给伤病员取暖。刘博宏回忆曾有一名护士将他的双脚抱在怀里为他取暖。

新中国成立后刘博宏来到安徽怀远荣军医院休养,后转到位于桐城的安徽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工作,教养院成立时,条件非常艰苦。当时全国兴起大生产运动,教养院在桐城征了很多土地,北至西山,西到翻身,教养院职工、荣校学员,休养员都要参加劳动。植树,种菜,种粮,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刘博宏截肢的伤口复发,溃烂,用药止痛没什么作用,就在在这种情况下刘博宏仍咬牙坚持工作,后因身体原因,光荣退休。


杀敌无数的重机枪手

——胡孝连



胡孝连,安徽桐城人,1920年生,1943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安徽省荣军休养院副院长、桐城县法院院长。
胡孝连曾是重机枪手,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几乎天天打硬仗,夜夜急行军,有时候一晚上急行军上百里,遇到暴风骤雨天,部队在崇山峭壁之间穿行,弄不好会掉到山谷里,胡孝连却单人肩挑手提一百多斤的枪械弹药依旧健步如飞。在战争中,胡孝连勇往直前,对自己当重机枪手的经历更是印象深刻:“那真是太过瘾了,尤其敌人集团冲锋向我们扑来,我那家伙一发火,眼前的敌人就像割麦子一样横七竖八栽倒在地”。有时候胡孝连甚至会跳出战壕、站立身体、端起枪猛打猛扫,每每都会被战友拽回战壕,为此更是没少挨首长批评。
行军打仗多年,从抗日战争一直打到全国解放,胡孝连自豪“毛都没伤我一根”。

胡孝连担任副院长之后,主要负责院的行政后勤工作,他身体力行带领大家整修器具房屋,有重活带头干,从不惜力。在负责休养员分散工作时,他带领其他同志到县城、跑乡镇联系地方政府,民政部门为分散休养员落实政策,赴省民政厅、林业厅等部门筹集分散休养员修建房屋的建筑材料。据他的子女回忆,胡孝连那时经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子女,在他们的回忆中都是父亲忙碌的身影。


为国为民死而复生

——王荣贵



王荣贵与妻子合影

王荣贵与女儿合影

王荣贵,安徽桐城人,1919年生,1943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安徽省荣军休养院副院长。

1944年秋季,由于奸细告密,王荣贵所在的部队被鬼子团团包围,子弹打光了,最后就和敌人拼起了刺刀,敌我双方混战,扭成了一团。激战之间,王荣贵看见一个鬼子,躲在弹坑里准备向他的战友打冷枪,王荣贵一跃而上迅速将对方刺死,正当他拔枪时,猛一回头,好像有一个鬼子正迎面扑来,王荣贵没有多想,迅速调转刺刀用尽全力向对方刺去,由于用力过猛刺刀怎么也拔不出来,原来刺刀扎进去的不是鬼子,而是一根被炮弹炸去上半截的树桩,是他情急之下看花了眼。此时王荣贵突觉胸口剧烈疼痛,随即失去知觉,一头栽倒在地。事后战友告诉王荣贵,正当他努力拔刺刀时,两个鬼子的刺刀同时穿透了他的后背。后来我方援军及时赶到,鬼子部队一半被歼灭,另外一半紧急撤离了。打扫战场期间,王荣贵被当作烈士遗体处理,正当救护队清理他身体血污准备下葬时,他无意间回了一口气,被人发现,这才被送到了后方医院,死马当活马医捡回了一条命。在救护队日夜照料下,王荣贵身体慢慢恢复,但从此落下了咳嗽的病根,同时落在他身边的还有当时照护他的救护队长,后来她成了王荣贵的老伴……

(胡孝连、王荣贵事迹是根据院退休职工余继承同志与胡孝连、王荣贵生前谈心谈话的回忆记录所写)


战士好榜样,荣军好模范

——王醒



立功奖励:

1945年 西王集  战斗小功  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五团
1950.12东北荣军代表大会 模范荣军代表 东北荣管处
1951.4松江省哈尔滨市荣军代表大会模范荣军代表 松江省荣管处
王醒,原名王顺才,安徽全椒人,1926年12月生,1942年2月入伍,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级伤残军人,在院教养队历任政治指导员、棉织厂厂长、医务科、组宣科科长等职。
王醒1942年入伍后不久加入全椒县黄山区游击队,1944年8月,王醒随着黄山区游击队编入了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五团二营四连。1945年8月,王醒所在的五旅和三师七旅联合攻打淮南路上颚刘浦,由于对敌人的侦查情况了解不够真实(侦查的是三个营的伪军,实际是三个营的日军),攻打刘浦时部队陷入苦战,王醒的连长牺牲,副连长挂彩,一二排长负伤,因为伤亡太大,上级命令停止了进攻。从战场下来后,王醒所在的二师五旅整编为野战军,随后部队北上至山东枣庄和临沂地区,1945年底王醒担任本排排长,任排长期间在战斗中光荣负伤。
1946年初,部队由山东南下到达江苏高邮、宝应等地,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此时王醒所在的部队在江苏黄桥附近,8月同国民党军新六军在黄桥激战,消灭了对方一个营的兵力,王醒在本次战斗中再次负伤。
王醒负伤后到师部医院治疗,转到江苏淮城野战医院休养,后转移至山东枣庄。因为国民党军进攻山东,荣校2000多人从山东荣成乘船到大连、安东等地,1948年1月由安东乘车经朝鲜到达松江省牡丹江市荣校学习,4月又到了东宁荣校,一方面进行生产一方面学习。
1949年6月王醒先后在佳木斯荣军职业学校和哈尔滨松荣党委党训班学习培训,后又回到荣军职业学校继续学习会计直到1952年1月,学习结束后先后担任学校党总支组织干事、学生党支部的专职支书、组织委员等职。
1952年8月,王醒被借调至松江省教育厅负责材料整理工作,1953年4月初借调结束返回荣校。此次借调工作中王醒碰了不少钉子,给了他很大的触动,这使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于是王醒向学校提出下班时间参加学习,1954年3月学校批准王醒在佳木斯市荣中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1954年7月王醒回到安徽省,来到省荣军总校后转入我院工作。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在工作中实践,王醒在很短时间内将自己由残疾军人转变为一名优秀的干部。在以后的岁月里王醒在不同岗位均表现优异,始终谦虚好学,工作努力。


END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