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新闻报道】医者姚磊:把患者的痛当成“自己的痛”
发布时间:2025-08-25 17:00:45阅读次数:0作者:RONGJUN
0.jpg

图为工作中的姚磊(左)


在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里,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于骨科诊室、病房与手术台之间,他倾听患者诉求,精准制定治疗方案,用手术刀为患者解除病痛,他就是该院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桐城市第七届“好医师”姚磊。

“医生的手握着患者的生命与信任,一丝一毫都不能偏差。”从业16年来,他始终坚守职业道德,精进医术,以德馨于行、技精于勤赢得患者的信任。

2009年,刚入职的他看到骨科诊疗面临的困境:患者全靠熟人介绍,每月手术量仅一两台,住院病人最多时也只有一两个。“患者不来,根源是我们的技术和服务还没达到他们的预期。”他深知,医疗技术是服务患者的核心。为练就过硬本领,他先后赴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武汉第一医院、安庆市立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在宁波第六医院,他专攻显微外科技术,为练习细小血管缝合,常常在实验室待到深夜,手指被缝合针磨出茧子;在安医大二附院,他师从脊柱外科专家,反复观看手术视频,笔记记满5本。进修归来后,他每天下班后坚持研究最新诊疗指南,与上级医院专家线上探讨疑难病例,把先进技术精准应用到基层临床医疗。

精湛的技术像一把钥匙,逐渐打开骨科诊疗服务新局面。有位受膝关节疼痛困扰多年的老人,辗转多家医院后找到他,经检查,患者是严重的膝关节退变,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鉴于老人年龄大、基础病多,他反复优化手术方案,还邀请安医大二附院导师远程指导,最终顺利完成手术。如今,老人不仅能正常行走,还能每天散步锻炼。每次来院复查,老人都会拉着他的手说:“是你让我重新站起来了!”

在姚磊看来,医者仁心体现在技术治病、服务暖心上。患者需要贴心关怀,尤其是行动不便的骨科病人。他对患者张某的付出,正是暖心服务的生动写照。张某自小患肌无力,行走不便,一次意外摔倒后,因无人及时照料,小腿肿胀发黑,就诊时有医院建议“截肢”。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张某经人介绍找到姚磊。经研判,姚磊发现张某虽然伤势严重,但仍有保肢可能,“才40多岁,截肢就毁了一辈子,只要有希望就不能放弃”。手术后,张某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长期住院,姚磊便每隔两天上门换药,风雨无阻地驱车20公里赶到张某家,清创、消毒、包扎,前后长达两个月。如今,张某的伤口早已愈合,且与姚磊处得就像“亲兄弟”一样。

这样的贴心服务并非个例。对待每一位患者,姚磊都像对待亲人一样。患者下肢骨折行动不便,他推着轮椅送去CT室检查;独居老人髋部骨折被邻居送到医院,是他先垫付费用安排治疗,老人出院时,拉着他的手哭着说:“你救了我一命啊!”

作为外科副主任,他不仅自己深耕医技和服务,更带动科室团队共同进步。他在科室建立“每周学习日”制度,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医生。在他的带领下,外科科室形成了“比技术、比服务、比奉献”的浓厚氛围,先后多次被省荣康院评为“先进科室”,他本人也于2023年被评为“桐城市好医生”。如今,他和他的团队每月完成三四十台手术,住院病人稳定在20人左右,患者的满意度保持在100%。

面对这些荣誉,他却说:“我不过是把‘认真’二字刻在每天的工作里,把患者的痛当成自己的痛,把别人休息的时间多花在患者身上,术前多模拟一次手术路径、术后多查一次房、康复指导多说一句细节,把别人觉得‘差不多就行’的事,做得再细一点、再实一点。如果说有什么坚持,那就是从穿上白大褂那天起,就告诉自己:别辜负患者的信任,别愧对生命。”

16年光阴流转,姚磊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追求始终不变,对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担当始终不变。他就像一束光,照亮患者的康复之路,也温暖了他们被病痛折磨的心田。(张玉梅)


编辑:占思海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