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报道】姚磊: 护航退役军人康复路
发布时间:2025-08-25 17:00:11阅读次数:0作者:RONGJUN

在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提起麻醉科负责人、外科副主任姚磊,无论是病患,还是同事领导,都不禁竖起大拇指,“专业,靠谱,很暖心”。过去的16年,他像一只陀螺,旋转于门诊、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耐心倾听患者需求,细致制定诊疗方案,以专业和关爱减轻患者病痛。

“我们医院是优抚事业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大量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和社会患者的医疗康复任务,我们把手里的活忙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这些为国防作出贡献的英雄以及地方人民群众。”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优抚医疗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姚磊用实实在在的成长和担当,践行着“姓军为兵、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

精进医术破困局

时间倒回2009年,刚入职的姚磊面临着一个现实挑战:医院没有120急救中心,骨科患者全靠熟人介绍,每月手术量仅一两台,住院病人最多时也只有一两个。“患者不来,根源是我们的技术和服务还没达到他们的期待。”视服务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为光荣使命的姚磊开始反思。

为让服务对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骨科医疗服务,姚磊开始奔赴全国多家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将显微外科、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先进技术带回医院,尤其注重在退役军人常见病、多发病方面下功夫,为在院休养的重残革命军人、来院疗养的老兵们开展如训练伤后遗症、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等康复治疗。

精湛的技术像一把钥匙,逐渐打开骨科医疗服务的新局面。有位受膝关节疼痛困扰多年的老人,辗转多家医院后找到姚磊,经检查发现是严重的膝关节退变,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考虑到老人年龄大、基础病多,姚磊反复优化手术方案,还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远程指导,最终顺利完成手术。如今老人不仅能正常行走,还能每天散步锻炼。

现如今,姚磊从刚入职时每月仅一两台手术,到如今每月完成三四十台手术;从住院病人寥寥无几,到稳定在20人左右;从依赖熟人介绍病源,到凭借良好口碑赢得患者百分百满意。他凭借精湛的医术成为广大优抚对象和患者的“体己人”。

优质服务暖人心

“医生的手托着患者的生命和信任,半点都马虎不得”。从业16年来,姚磊恪守职业底线,始终拒收红包、谢绝宴请,以实际行动维护医生的廉洁形象。曾有患者家属为表感谢偷偷塞下红包,他毫不犹豫追出退还,并真诚回应:“您的康复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他不仅以身作则,还积极引导科室青年医师以实际行动树立廉洁行医、干净担当的退役军人工作者形象。

作为科室负责人,姚磊注重团队建设和青年医师培养。在科室建立“每周学习日”制度,无私分享所学新技术、新理念,从术前方案到术后康复,全程悉心指导。他倡导“比技术、比服务、比奉献”的科室文化,所在科室先后多次获评医院“先进科室”,他个人也多次荣获“桐城市好医生”“院级好医生”等称号。面对荣誉,他始终谦逊如初:“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不过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多花在了患者身上。术前多模拟一次手术路径,术后多查一次房,康复指导多说一句细节,把别人觉得‘差不多就行’的事,做得再细一点、再实一点。如果说有什么坚持,那就是从穿上白大褂那天起就告诉自己的,别辜负信任,别愧对生命。”

16年光阴流转,姚磊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优抚医疗事业,用一把手术刀雕刻着精湛医术,用脚步丈量着医疗一线的温度,真正做到了“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是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中值得信赖的医务工作者。

姚磊在做微创椎间盘切除术


点评

青春的底色,因奋斗而绚烂;岗位的价值,因坚守而升华。姚磊十六年如一日扎根优抚医疗一线,不仅是荣康青年立足岗位、服务群众的生动缩影,更是我院“姓军为兵、服务优抚”初心使命的坚定践行者。

作为一名优抚医院医务工作者,他始终把服务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放在首位——从初入职时面对骨科患者寥寥、每月仅一两台手术的困境,到如今凭借精湛技术赢得退役军人及社会患者的良好口碑。他用手术刀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用脚步丈量与患者的深情距离,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誓言,融入每一次诊疗、每一台手术、每一次缝合、每一句康复嘱托之中。

姚磊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筑牢健康防线,以温暖的服务传递党和国家对优抚群体的关怀,以清廉的作风彰显优抚医疗工作者的本色,展现了荣康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党委书记 殷惠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